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在非洲這片寬廣的大陸上,有著數百上千個部落民族,他們不同的生活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工藝,打造出日常的生活用品,或是神聖的儀式器皿。許多物件換到現代生活裡已不再實用,取而代之被審美地視為藝術品,或營造空間氛圍的擺飾,特別是相鄰的歐洲,興起的非洲元素家居美學長期盤踞著西方生活。
讓我們試著回歸非洲部落最初使用這些物件物的方式,透過更多理解這些物件在非洲的生活景象,建立與這片大陸的聯繫。
肯亞|Calabash Bottle 雕刻葫蘆壺
葫蘆在非洲各部落民族極為常見,乾燥後的葫蘆可以盛放或儲存食物。它可以依大小與形式作為水壺、牛奶壺、墨水瓶、釀酒瓶等,或在市場當作錢箱,也時常作為豎琴、木琴的共鳴相,或裝飾貝殼敲打彈奏。
圖 / 葫蘆在非洲有各式種類與用途
來源 / Gilad Flesch、Brittak
在肯亞部落,葫蘆會表面會裝飾動物與抽象圖案,漆上紅色與黑色顏料或用串珠點綴,不只裝飾性質,也傳遞部落故事與價值。此葫蘆為肯亞坎巴(Kamba)民族所製,頂部裝飾著一圈又一圈的串出,象徵著非洲最高之山「吉立馬札羅山」,山周圍的人物則為部落祖先與動物。
圖 / 肯亞坎巴族葫蘆容器
來源 / Kenya National Archives
馬利|Fulani Calabash Bowl 富拉尼族葫蘆碗
富拉尼人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遊牧民族,他們主要居住於西非奈及利亞、馬利、幾內亞、喀麥隆等地,約有200萬人。奈及利亞250多個部落民族中,富尼拉人佔最多數,擁有極高的政治影響力,現任總統穆罕默德·布哈里(Muhammadu Buhari)便是富拉尼人。
圖 / 富拉尼婦女將葫蘆碗頂在頭上
來源 / penn.museum
身為遊牧民族的富拉尼婦女,將葫蘆果實曬乾,將其挖空作為碗盆容器,並手工雕刻幾何圖案作為裝飾,為富拉尼婦女的身份象徵。當地婦女使用葫蘆碗盛裝日常裝載農作物與牛奶,在市集之間穿梭。她們放置一塊平坦的木塊,再將葫蘆頂在頭上以保持平衡,用一個編織的草蓋保護牛奶免受變質。
喀麥隆|Tikar Bangles 提卡耳族手鐲
在非洲,串珠與皇室有著非常密切的連結。數個世紀以來,非洲統治者掌握來自在地與進口珠子的販售和使用權。在公開場合中,王室會配戴各種精美的串珠服裝與飾品,象徵著統治者的財富、地位與權力。
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喀麥隆,當地提卡耳部落的串珠工藝令人驚艷,手鐲便是其中代表之一。較為特別的是,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民族稱為提卡耳人,提卡耳一詞的來源眾說紛紜,較能確定的是同樣位於喀麥隆的巴姆族(Bamum people)與巴菲亞族(Bafia people)與提卡耳有著直接關聯。
提卡耳手鐲的形狀類似貝果或甜甜圈,主體由陶土製成,工藝師將手工縫製的串珠覆蓋上整體,將串珠壓入陶土中固定,待陶土乾燥硬化後便完成。
喀麥隆|Beaded Shield 提卡耳族貝殼盾牌
在非洲,色彩繽紛的手工串珠,代表著統治者的財富、地位與權力,在公開場合中,王室會配戴各種精美的串珠服裝與飾品以展現王權。不過,一顆顆的珠子,其實是近代社會的產物,在串珠進入非洲文化之前,各部落多用種子、貝殼、木頭等等大自然的材料來做裝飾。
來自非洲中西部國家喀麥隆的貝殼盾牌,由提卡耳部落的人們手工雕刻而成,上面裝飾著許多串珠與貝殼。
傳統上,盾牌是獵人與戰士所使用的防禦武器,後來也被作為儀式中的禮器與裝飾品,在當地文化中象徵地位和財富。
巴米累克人(Bamileke),佔喀麥隆人口約40%,主要居住在喀麥隆草原地區。根據《喀麥隆國史典》(Th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Republic of Cameroon)記載:巴米累克人多為優秀的農人、商人,因過於成功而遭忌,成為民族衝突的緣由,曾受其他民族俘虜後作為大西洋貿易下的奴隸。如今,美洲各地的非裔族群,其血統可追溯到巴米累克人。
巴米累克族傳統盾牌使用整塊木頭雕刻,以黑白線條、幾何為主,在戰場上能迷惑敵人,使其眼花撩亂。如今盾牌不再用於戰事,而講述著祖先的歷史故事,並象徵著部落權望,用於農業儀式之中,祈求豐收。
奈及利亞|Benin Bronze Leopard 貝南青銅豹
貝南王國,建立於11世紀左右,於1897年被大英帝國吞併,它曾是西非沿海最古老、最發達的國度之一,位於奈及利亞南部,與今日相同名稱貝南共和國不同。15 世紀地理大發現,歐洲各國開始與西非交流,貝南王國在當時控制非洲內陸與歐洲人之間的貿易,使得其王國經濟相當發達、富足。
來源 / Quora
來源 / Bin im Garten
貝南王國雖沒有留下文字記載,卻擁有大量木雕、雕塑等藝術作品,雕刻神話傳說、動物圖樣以及皇宮貴族的榮華富貴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銅雕刻。貝南的青銅創作約有千年的歷史,其工匠技藝水平在當時甚至遠超越歐洲。
其中「奧巴(Oba)」為貝南王國的國王,是最神聖的領袖,有著至高無尚的權力,幾乎所有青銅雕都是為了紀念奧巴,「青銅豹」更是奧巴的代表。
辛巴威|Shona Headrest 紹納族木鹿頸枕
紹納族(Shona)為中非辛巴威的主要族群,以種植小米、高粱等穀物維生,同時畜牧牛隻,作為地位與財富的象徵。紹納族最早記錄可追溯西元七世紀,分布於非洲中部高地,於今天還可見到紹納族所留下的古老石牆遺址。
圖 / 大辛巴威遺址(Great Zimbabwe),也是辛巴威的國名來源
來源 / Expert Africa
以木頭雕刻而成的頸枕為紹納族傳統藝術,早期僅有成熟的男性才會使用頸枕,擁有平穩的基座,帶著平滑、曲面的設計支撐頭部,最初是為了在夜晚熟睡時,仍保持髮型整齊、乾淨。
頸枕不只有實用功能,也被認為是進入精神世界的橋樑。在紹納族的信仰中,當一個人做夢時,便通往精神世界,能夠與祖先及靈魂交流,因此靈媒儀式中也會使用頸枕,以獲取靈界的指示與訊息。
來源 / Christophe Cerisier、Rand African Art
馬利|Tuareg Bazawat Bowl 圖阿雷格族木碗
圖阿雷格族(Tuareg)為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周邊地區的遊牧民族,屬於柏柏(Berber/Amazigh)民族中的一支。以迥異於周邊民族的文字、語言與獨特的遊牧生活出名,主要分布在包括馬里、尼日、阿爾及利亞、利比亞與布吉納法索等地。
來源 / LORENZO GRIFANTINI PHOTOGRAPHY
圖阿雷格族親手雕刻而出的圖阿雷格碗(Bazawat),作為遊牧民族日常的生活用具,輕便且易於攜帶,主要用於儲存或承裝食物。傳統上圖阿雷格人用餐時,每個人都用這樣的食碗吃飯。碗側刻有復雜的幾何圖紋,用以識別氏族和領導人。
來源 / Together Women Rise
圖阿雷格碗由一整塊木頭手工雕刻而成。由於大塊的木頭很難在撒哈拉沙漠獲得,一件圖阿雷格碗會被家族代代相傳保留,若有破損也會再次修復,修復的過程更是賦予了碗的深度與歷史價值。
其他物件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