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繼世界料理與酒款之後,南南之隅全新推出「世界的果乾」,探索異國水果與農產的風土滋味。
柬埔寨.貢布胡椒芒果乾
位於柬埔寨南端的貢布省(Kampot),19世紀曾是柬埔寨的第一大港,如今是該國華人最密集的省分之一。這裡因為鄰近泰國灣氣候宜人、土壤肥沃,孕育兩個重要的名產,一個是每年5至8月盛產的榴槤,據統計柬埔寨70%的榴槤都來自貢布,因為味道特別甜美,價格也比從泰國進口的榴槤還貴。
然而,讓貢布省聲名遠播的不只有榴槤,還有被譽為「胡椒之王」的貢布胡椒。
圖/貢布省以榴槤作為地標
來源/攝圖網
歐盟產地認證,貢布省限定的胡椒之王
貢布胡椒有黑、白、紅三種顏色,其中黑、白胡椒於每年1到2月採收製作,直接將胡椒果實曬乾為黑胡椒,保留完整的胡椒風味,浸泡鹽水並將果皮去除才曬乾的是白胡椒,風味比較溫和。紅胡椒則是將完全熟透變紅的果實乾燥而成,雖然要到3到5月才能採收,但更多了一股清新的花香,在四色胡椒中最受歡迎。
圖/貢布胡椒有黑、紅、白三色,尤以紅色最受歡迎
來源/X@kadodepepperuk
貢布胡椒的獨特風味,源自當地的微氣候以及產地象山山脈(Dâmrei Mountains)富含石英的土壤所孕育。早在13世紀就有種植貢布胡椒的紀錄,隨著1867年柬埔寨成為法國的保護國,貢布胡椒以「印度支那胡椒」之名開始大量出口到海外,逐漸打響名號。
因為貢布胡椒實在太有名,導致每年都有數百噸的胡椒冒充成貢布胡椒抬高身價,為此歐盟從2016年開始宣布貢布胡椒為「PGI地理標示保護認證」產品,只有真正是貢布省生產的胡椒,才能稱作貢布胡椒。
圖/貢布胡椒農場
來源/La Plantation
南南的貢布胡椒來自貢布省的La Plantation香料莊園,為一對法國與比利時夫妻在2013年移居柬埔寨時創立,除了開放參觀的胡椒園跟香料加工廠,也跟柬埔寨國內60幾個小農以提供技術指導等方式合作,所有農場品項皆有公平貿易及有機認證。
南南將帶有花香的貢布胡椒,搭配柬埔寨的 Keo Romiet 綠芒果,淋上糖漿烘烤過的芒果乾,均勻蘸上貢布胡椒粉,跳脫一般芒果乾甜膩的印象,為味覺帶來全新衝擊。
推薦吃法:單吃之外,也可搭配烏魚子、肉乾、巧克力、起司。
秘魯.燈籠果乾
燈籠果是茄科酸漿屬(Physalis)的草本植物,外型乍看像個小燈籠的花萼裡,包著一顆黃色漿果,因為撥開花萼會清脆的「啵」一聲,又稱為「炮仔草」或「啵啵果」。
在台灣有兩種常見的燈籠果:比較小顆的野生種是「苦蘵」(Physalis angulata),也是比較常在野地看見吃到的品種。另一種即為從秘魯引進的「酸漿」(Physalis peruviana),約在1960至1970年代引進台灣,早期因為採收費工未被大量種植,直到最近才因健康價值逐漸受到矚目。
來源/food news latam.com
燈籠果原產於安地斯山脈,從印加時期就開始種植,成為貴族鍾愛的花園植物。卡哈馬卡為目前燈籠果的重要產地,產季從11月秘魯雨季開始到4月為止。南南以風乾方式將燈籠果製成果乾,保留40%的水分以保有燈籠果原本的口感。
燈籠果的風味酸酸甜甜,介於番茄跟莓果之間,更重要的是營養價值非常豐富,每100公克燈籠果的維生素C含量為蘋果6.9倍;維生素A含量更是蘋果的60倍;此外還包括18種氨基酸、鐵、鉀、維生素、類胡蘿蔔素等微量元素,被認為有抗氧化、護眼、促進心血管與骨骼健康、降低膽固醇、穩定血糖等功效。
原產於秘魯的燈籠果又稱黃金梅(Golden Berry),小小一顆竟是含有豐富營養的超級水果,南南精選來自秘魯西北部卡哈馬卡(Cajamarca)的燈籠果製成果乾,更方便加入優格燕麥中食用。
推薦吃法:加入優格、麥片、甜點、果茶或是拌沙拉。
世界的果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