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每年有數百萬人為了躲避戰爭、政治衝突或經濟崩潰,而被迫逃離家園。踏上離鄉的他們往往處境艱難,僅能依靠人道援助度日。這些散居全球的難民,不乏擁有非凡才華的工藝,擁有精湛的技能,而讓難民透過自身技藝創造價值,正是重建他們尊嚴生活最有效的途徑之一。聯合國難民署(UNHCR)因而在2018年成立的全球性品牌「MADE51」,以發展的方式,讓難民重拾技藝。
全世界每65人就有一個「難民」
讓難民重拾工藝價值
圖/手工藝產業是中低收入國家的第二大就業來源
來源/MADE51
聯合國難民署的《MADE 51計畫》
MADE51是聯合國難民署 (UNHCR) 創立的全球品牌,「MADE」體現了創造及手工製作精神,同時也是「Market-市場」、「Access-通路」、「Design-設計」、「Empowerment-賦權」第一個字母的縮寫;「51」則象徵1951年《難民公約》的內涵。
目前,MADE51與23個國家的3,400多名難民工藝師合作,並與38家社會企業網絡夥伴合作,超過90%的工藝師是女性。透過MADE51,消費者能獲得工藝和傳統的精緻物件,而難民工藝師能藉自身能力打造作品,更展露了希望,並創造不同處境人們得聯繫。MADE51此計畫在2022年創造的收入,提供給超過3,000名工藝師以及他們16,000多名小孩。
儘管難民工藝師處境不易,但來自不同國家的工藝傳統,有著殊異特別的不同系列,卻以其精美設計與細緻工法逐漸被全球工藝愛好者關注,以下南南將介紹幾個特別並受到矚目的流離工藝類型。
圖/MADE51與超過3,400名工藝師合作,超過九成是女性
來源/MADE51
圖/MADE51的全球版圖與合作夥伴
製圖/南南之隅
圖阿雷格金工 Tuareg Metalwork
由流亡在布吉納法索、茅利塔尼亞和尼日的難民工藝師製作,每一件飾品都以圖阿雷格語(Tamasheq)賦予象徵意義。圖阿雷格人(Tuareg)祖先最早居住在利比亞西南部,是柏柏族(Berber)的一支、北非撒哈拉沙漠一帶最早的住民,常見男性身穿藍色罩袍與藍色頭巾。知名電影《沙丘》的女主角來自弗瑞曼族Freman,便是以圖阿雷格人原型為設定。他們傳統以游牧為生,沙漠游牧生活亦體現在工藝之上,女性擅長使用天然材料編織或手工鞣製皮革,男性則經常使用鐵砧和錘子,將回收的青銅、鋁和銅打造成精緻的工藝品。
Ehanne耳環
以錘子和鐵砧精心打造,Ehanne在圖阿雷格語中為「家屋」的意思。
駱駝商隊黃銅手環
手環上的鋸齒狀線條,代表圖阿雷格商人用駱駝穿越沙漠運送鹽分的傳統商隊路線,並以圖阿雷格語刻上「timidwa」一詞,意為友誼。
葫蘆項鍊
靈感源自薩赫勒地區常見的葫蘆。對於足智多謀的圖阿雷格人來說,乾燥的葫蘆常被用作盛水、碗或樂器的容器,並飾有裝飾性雕刻。
貿易替代改革行動 阿富汗飾品 TARA Project
希望之線 Threads of Hope
泰緬編織 WEAVE
升級再造 Waste Studio
與黎巴嫩的Waste Studio合作,由居住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製作,將從貝魯特港回收的船罩、內胎與廣告橫幅等材料,升級再造成帶有刺繡元素的名片夾。
回收紗線晚安娃娃 Silaiwali
與印度新德里的社會企業Silaiwali合作,由居住在印度的阿富汗難民製作。Silaiwali利用印度紡織業的布料、棉線等邊角料,設計和製作Soumba 床邊故事的晚安娃娃、配件和家居裝飾等新產品。不僅讓工藝師獲得收入,也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