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你的購物車是空的
{{ (item.variation.media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 }} {{ (item.variation.media
                   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
                   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
                }}
{{ 'product.bundled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ndle_group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yandge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gif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 field.nam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  • 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
    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
{{ 'product.set.open_variation' | translate }}
  •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
   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
{{item.variation.name}}
{{item.quantity}}x NT$0 {{ item.unit_point }} 點
{{addon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addon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addonItem.quantity}}x {{ mainConfig.merchantData.base_currency.alternate_symbol + "0" }}
一般人對伊朗的認識,大多聚焦於與西方世界的衝突,但這不過是近代伊朗的冰山一角,要感受伊朗社會文化的脈動,可以從「音樂」切入,讓「說說伊朗」創辦人張育軒,帶大家走進德黑蘭的祕密派對。
時間:2025.9.13(六)14:00-17:00
地點:南南之隅 大安2號店|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5號B1
講師:張育軒(說說伊朗創辦人)

伊朗音樂的黃金年代

孕育波斯古文明、有著七千年歷史的伊朗,除了著名的建築文化,亦擁有深厚的音樂藝術底蘊。二戰之後,大眾傳播工具的普及與流行音樂的崛起,讓伊朗音樂開始產生多元豐富的發展。
 
1960到70年代更是伊朗西化和經濟發展最雷厲風行的時刻,拜高油價以及當時巴勒維國王決定向西方學習之賜,伊朗經歷了一段巨大的文化爆發期,大量搭配西方樂器的波斯語音樂出現,誕生了多位至今仍極為經典的歌手。

流行音樂地下化

伊朗本土音樂才剛長出生命,卻在1979年爆發伊斯蘭革命後戛然而止,巴勒維王朝推翻後的伊朗成為「伊斯蘭化」、「政教合一」的保守國家。政教合一的領袖認為娛樂使人性墮落,下令流行音樂不再合法、禁止派對與夜生活、女性必須包頭巾,許多西方的事物一一成了禁忌,連帶限制了音樂該有的創作及表現自由。
 
革命前街頭隨處是音樂,革命後的社會風氣則不利於音樂發展──大量伊朗音樂人因而選擇流亡海外,在洛杉磯、多倫多等地重起爐灶。如今伊朗人只能在橋下或非公開場域傳唱風行一時的金曲。

圖/伊斯蘭革命
來源/Getty Images

饒舌與嘻哈的新勢力

2000年後,美國的饒舌與嘻哈傳入伊朗,開啟了波斯語饒舌樂的黃金時代,伊朗本土及海外皆有優秀的波斯語歌手。饒舌與嘻哈的全新樂風,讓伊朗的年輕人開始接觸到更多元的波斯語音樂創作,為保守的社會帶來一波新的力量。

2022年,一位22歲女子瑪莎.阿米尼(Mahsa Amini)因違反頭巾規定被捕,在拘留期間死亡,引發全國抗議浪潮與當局政府血腥鎮壓,饒舌歌手薩來西(Toomaj Salehi)亦在聲援這場抗爭時被捕,2024年也被判處死刑,目前仍在上訴中。

 

 

圖/伊朗饒舌歌手薩來西因聲援2022年頭巾之亂被判死,目前仍在上訴中
來源/歐新社

《到南方》系列講堂|從革命到嘻哈--伊朗人可以聽什麼音樂?

這次講堂邀請「說說伊朗」創辦人張育軒,以伊朗音樂的變革與發展為主題,並以1960、70年代一路到2000年之間的關鍵歷史事件作為切分點,帶讀者重新檢視伊朗政治與音樂複雜交纏的歷史。透過音樂介紹不同時代下伊朗社會與族群的流動,並看見波斯語流行音樂與文化蛻變的樣貌。

|時間地點

  • 9/13(六)14:00 - 16:00
  • 南南之隅.大安2號店(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5號B1)

 

|講堂內容

  • 1960~1970年代:伊朗音樂的黃金時代
  • 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影響
  • 2000年後饒舌與嘻哈新勢力
 

|活動費用

  • $800/人,9/7 前享早鳥優惠$680/人
  • 雙人套票 $1,300(原價1,600)
  • 限額25名

|特製點心

  • 番紅花玫瑰蜜糕

以雞蛋與麵粉煎成薄餅,淋上糖漿後撒開心果碎跟乾燥玫瑰花瓣,佐以番紅花香氣,是口感鬆軟香甜的伊朗傳統甜點。

  • 波斯紅茶佐黃金棒棒糖

以色澤深紅、茶味濃厚的紅茶,常以小玻璃杯盛裝,搭配番紅花黃金棒棒糖慢慢啜飲,為伊朗飲茶文化的代表。

《到南方》講堂|從革命到嘻哈——伊朗人可以聽什麼音樂?